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水分胁迫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雷俊, 蔡迪花, 齐月, 赵福年, 张凯, 姚玉璧, 张新刚, 仇喜红
干旱气象    2023, 41 (2): 233-240.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2-0233
摘要132)   HTML3)    PDF(pc) (721KB)(660)    收藏

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为探索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产量、叶片光合生理及干物质积累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以马铃薯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进行土壤水分胁迫试验,在块茎膨大关键期(8月)控制土壤水分,设置田间持水量的40%±5%(中度水分胁迫,T1处理)、55%±5%(轻度水分胁迫,T2处理),以田间持水量的75%±5%(充分供水处理,T3)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单株最大块茎重、块茎重和产量均下降,块茎个数减少,屑薯重和屑薯个数显著增加(P<0.05),T1和T2处理产量较T3分别下降30%和13%;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Conductance to H2O,Gs)、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显著下降,其中气孔导度(Gs)降幅最大(59%),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较T3提高31%;在弱光区,中度和轻度水分胁迫对Pn影响不显著(P>0.05),在光强大于等于300 μmol·m-2·s-1时,处理间差异增大,T1、T2处理Pn较T3平均下降42%和32%;受水分胁迫影响,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和暗呼吸速率(Rd)显著下降(P<0.05),轻度水分胁迫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最高,为893.32 μmol·m-2·s-1,中度水分胁迫叶片可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区间缩小,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下降;水分胁迫导致根、茎、叶、叶柄干物重下降,其中中度水分胁迫叶柄降幅最大(63%),叶片次之(57%),根最小(53%)。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干旱灾损评估和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赵鸿, 蔡迪花, 王鹤龄, 杨阳, 王润元, 张凯, 齐月, 赵福年, 陈斐, 岳平, 王兴, 姚玉璧, 雷俊, 魏星星
干旱气象    2023, 41 (2): 187-20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2-0187
摘要571)   HTML64327682)    PDF(pc) (17497KB)(928)    收藏

干旱是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危害范围最广的重大气象灾害,对全球农业、生态、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等影响巨大而广泛。农业旱灾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国家,深入了解农业干旱灾害的成因、影响特征、旱灾强度、严重程度以及作物致灾的生理过程和机理等是提升农业干旱灾害监测预测预警水平、减轻和防御灾害损失、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综合回顾了国内外不同程度的农业干旱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农作物形态、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探究了干旱影响特征及机制,围绕粮食生产如何有效应对农业干旱问题,评述了当前农业干旱监测的主要指标、方法、预警系统等,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干旱新特征,讨论了当前防旱减灾和农业干旱应对的现状,强调了适应与减缓并举的一系列干旱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今后应着重加强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对策及学科发展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21世纪以来干旱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与展望
王莺, 张强, 王劲松, 韩兰英, 王素萍, 张良, 姚玉璧, 郝小翠, 王胜
干旱气象    2022, 40 (4): 549-56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4-0549
摘要788)   HTML32)    PDF(pc) (24698KB)(1573)    收藏

干旱是中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干旱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提升国家防旱减灾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于干旱气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21世纪以来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的与干旱气象相关的科研项目群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成果检索,对干旱监测技术、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干旱致灾特征、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及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与防御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基于干旱气象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提出中国未来干旱气象研究应在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高发区综合性干旱观测试验基础上,从不同维度和尺度定量研究干旱形成机理,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和多方法结合的综合干旱监测新方法,揭示干旱致灾机理,科学评估干旱灾害风险,提出具有可执行性的风险管理策略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这对于推动中国干旱气象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马铃薯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赵鸿,任丽雯,赵福年,齐月,蔡迪花,王春玲,陈斐,雷俊,王润元,王鹤龄,张凯,姚玉璧,王兴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4-0537
5. 半干旱区黑膜覆盖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雷 俊,张 凯,姚玉璧,牛海洋,石 界,李 强,李文举,赵 鸿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6-1036
6.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项目概述与主要进展
李耀辉1,周广胜2,3,袁星4,张宏升5,姚玉璧1,封国林6,王润元1,郭铌1,张存杰6,张强7,侯威4,黄建平8,等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2-0165
7. 西南和华南干旱灾害链特征分析
王劲松,张 强,王素萍,王 莺,王 静,姚玉璧,任余龙
干旱气象    2015, 33 (2): 187-194.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2-0187
摘要2125)      PDF(pc) (2756KB)(4110)    收藏

利用历史资料记录,考虑西南(云贵川渝)和华南(粤桂)各自不同的孕灾环境(包括气候背景、下垫面状况、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河网分布)、人口密度、经济条件等,分别构建了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干旱灾害链模式,分析各自灾害链链条上的灾害传递特点。结果表明,尽管西南和华南干旱灾害链的链条结构有相似的地方,但各自链条上灾害的传递过程不同。干旱灾害链上灾害传递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西南在轻度气象干旱时就会引起作物干旱,而华南则要在中度气象干旱时才会下传到作物干旱;西南在中度气象干旱就会引起诸如人畜饮水困难和牲畜饲草料不足等问题,而华南则要在重度气象干旱时才会引起相应的问题;由于孕灾环境的差异,西南在重度气象干旱时可引起部分区域的石漠化现象,而华南则除了桂北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出现石漠化的概率小。在同一区域,对不同承灾体而言,干旱等级的下传阈值不同,如干旱达中旱等级就可下传影响航运,达到重旱等级时可下传引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而达到特旱等级时才可下传导致土壤退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甘南高原生物气候资源及其生态农业区划
安华银, 姚玉璧, 尹东, 王润元, 陈昌平, 张秀云
J4    2008, 25 (1): 67-72.  
摘要1151)      PDF(pc) (358KB)(1936)    收藏

通过统计分析甘南高原的光、热、水等要素,研究了区域生物气候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划分了3个类型及6个亚型生态区,提出了发展生态农牧林业及其产业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甘南高原生物气候资源及其生态农业区划
安华银, 姚玉璧, 尹东, 王润元, 陈昌平, 张秀云
J4    2007, 25 (1): 67-72.  
摘要1403)      PDF(pc) (358KB)(2047)    收藏

通过统计分析甘南高原的光、热、水等要素,研究了区域生物气候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划分了3个类型及6个亚型生态区,提出了发展生态农牧林业及其产业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陇东黄土高原城市酸雨特征监测统计分析
王位泰, 黄斌, 姚玉璧, 蒲金涌, 张天锋
J4    2005, 23 (2): 44-49.  
摘要1498)      PDF(pc) (330KB)(1825)    收藏

根据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1a 酸雨监测与庆阳市北部主要污染源资料样木,按照中国气象局确定的酸雨标准统计分析发现:不计风场平流影响条件下,1992-2000年庆阳市酸雨度在波动中减弱,2001-2002年有所增强,年酸雨频率为逐年减弱趋势,月酸雨度3月和11月最强,PH值≤4.80,8-11月酸雨频率最大达24%-35%;在雨前和雨中考虑风场平流因子作用,北部污染源对庆阳市年酸雨度强度平流影响不明撤,对酸雨年频率有增大影响,对月酸雨度影响10月最撤著,PH值减小0.3,在月酸雨频率增大影响上卞要是盛夏6-8月。初步揭示了陇东黄上高原城市存在酸雨的基木事实,对于防治酸雨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甘肃省蚕豆气候生态条件及适生种植区划研究
姚玉璧, 邓振墉, 王毅荣, 李巧珍, 张秀云
J4    2005, 23 (1): 58-62.  
摘要1819)      PDF(pc) (294KB)(2303)    收藏

在分析蚕豆栽培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建立蚕豆气候产量模式,采用气候变量进行EOF分解分析,确定蚕豆种植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划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划分出蚕豆5类适生种植气候生态区,并提出甘肃蚕豆气候生态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